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人们在享受汽车带来的全新生活时,也在遭遇它带来的许多烦恼和困惑。近年来,随着汽车消费走入寻常百姓家,名目众多的消费陷阱成为购车族和用车族颇为关心的话题。汽车消费大致可以归为两大类,一是购车期,二是用车期。对于大多数首次买车的消费者来说,对汽车的了解甚少,长达几年的用车期是体现车型质量、厂商服务优异与否最直观的方式。也就是在用车期,细究消费者的相关投诉不难发现,商家、维修厂的“花样”之多让人目不暇接。相关阅读:乌鲁木齐:修车起争执 弃子来“维权” 镇江市消协成立汽车维权专业委员会 【售后服务类】 汽车配件两个月不见踪影 开车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出行方便,可如果车辆维修用的配件,甚至一些关乎行车安全的配件要等上半个月,甚至两个月都到不了货,影响到安全行驶,车主可就有得头疼了。本报曾接到过一个投诉,车主为了一个DVD配件等了半年之久。那么,汽车配件都去哪了,4S店配件供应就那么难吗? 李先生的爱车出现两个问题,并且都集中在车辆的刹车系统上,一个是冬季时启动车辆后刹车异响,另一个是刹车系统迟钝,无法灵敏地控制刹车距离,急刹车效果很差,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李先生赶忙将车开到4S店进行检查,4S店称车辆需更换刹车助力主泵和辅泵,并为李先生车辆进行了订货。可过了两周,4S店表示辅泵仍未到货,严重影响了李先生车辆的日常安全使用。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郎先生身上。据悉,郎先生的新车在行驶到第3天时,就出现变速器异响的问题。首保后更换过一次变速器,但还是有异响。在与4S店再三沟通后,店家同意为郎先生再更换一次变速器。但附加条件是要签定一份协议,保证在第二次更换完后无论该部件有无异响以后都不再免费更换。虽然不满4S店的协议,但为了车辆的正常使用,郎先生最终还是同意了这个要求。但签完这个霸王协议过了近两个月,郎先生都没等到新变速器。 评析>>> 在本报接到的售后服务类投诉中,配件等待时间过长一直是车主投诉厂家或者服务站问题的重点之一。从最终投诉结果来看,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真的因为配件供应紧张或缺货造成,更多是因为厂商对此不重视,可能4S店会觉得反正是免费给车主修,多等等又何妨,或者更可怕的是根本没打算真的更换而编造的托词。 维修“乱收费”不成做手脚 郭先生发现车辆机油消耗严重,便将车开到一家4S店检查。工作人员将车子全部拆开检查后,称发动机出了严重的问题要大修。“不会啊,车子跑起来的时候我没有觉得有异样,发动机有问题我怎么会感觉不到呢?”有着多年开车经验的郭先生十分纳闷。但为了安全起见,他还是同意进行维修。随后,工作人员给郭先生打印了一份报价清单,一共5.8万元的维修费用,可把郭先生吓了一跳。“我买一个全新的发动机也只要5万元,你这个报价高得太离谱了。”郭先生说。 随后,郭先生到同品牌其他4S店咨询了发动机的维修费,别人的报价才3万元左右,郭先生决定将车换店维修。在4S店取车时,他特意吩咐工作人员千万别落下零件。随后,郭先生约了一位4S店专修发动机的老师傅,将车开过去一检查,老师傅说发动机根本没有问题,只需要更换一个零件就可以了。在检查中,老师傅发现车上的一个价值1万多元的零件不翼而飞。“肯定是丢在4S店了。”郭先生随后在4S店的仓库内找到了自己的零件,但4S店却称郭先生没有出示确凿的证据证明,坚决不让他将零件拿走。无奈之下,郭先生投诉至消保委。经调解,4S店同意退还缺失的零件,并向消费者致歉。 评析>>> 目前4S店的乱收费、价高质差等现象十分普遍,消费者在进行售后服务时要擦亮双眼,理性消费,让4S店出具合理有效的收费证明,保留相关维修凭证,便于维权。 久修不愈,4S店维修能力堪忧 消费者沈小姐购车不足一个月,发现车辆在怠速时空调不制冷。当接连几次发现这个问题后,沈小姐决定去4S店了解情况。 由于故障点比较细微,4S店里的维修人员在经过几次试验后,才发现了问题点,但4S店表示暂时不能修,要将车留在店里观察。之后,4S店告知沈小姐,他们更换了空调压缩机,问题已解决。可在沈小姐满心欢喜地提走爱车后,没过多久同样的问题又出现了。无奈之下,沈小姐再次将车开回4S店内。谁知,这一去就是5次,原本沈小姐以为的小毛病反复出现,4S店却始终没有修好。 沈小姐告诉记者,在这5次维修的过程中,4S店把车辆的空调压缩机、几个阀门做了更换,电脑数据也做了些许变更,且每次停留店里维修的时间都不算短,为何问题仍旧没有解决?对此,沈小姐开始质疑该家经销商的维修能力。“一次次去,信心一次次变少。店里的维修人员每次都换掉些小零件,但问题根本没有任何好转。既然不能解决,就应该明确说出来,不要每次修好后让我来提车,提回去车却依然存在故障。”沈小姐认为,4S店不仅维修技术有问题,在解决消费者车辆问题的态度上也有些敷衍。“每次去都说要检查,但每次的结果都一样,有点拖拉敷衍的意思。” 对此,4S店的负责人却表示无法给消费者100%修好的承诺。“我们能做的就是力求为消费者解决问题,并且对沈小姐表示歉意,让她来来回回跑了这么多次。这是我们的服务不到位,对此我们会做出一定的补偿。将赠送2次保养,并赠送2000元的工时费。”张先生表示,这些条件是4S店经过协商后做出的最终决定,但是双方在条件上并没有达成一致。 评析>>> 车辆故障久修不愈,谁遇上了都心烦。2004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曾就《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规定,同一质量问题累计修理5次后,又出现质量问题的,消费者凭相关凭证,可要求更换同品牌型号整车。但这部公布了五年的草案至今仍未正式出台。建议消费者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更换同品牌经销商尝试维修,或向厂家客服寻求帮助。 【鉴定类】 车子上不了100码谁都不认账 “4S店、加油站都在推卸责任,我反而成了质量问题的买单者。”孙先生称,他买了不到一年尚在保修期内的车,出了问题却无人负责。想去权威部门检测,无奈检测费用高得吓人。 孙先生的车是去年6月买的。今年2月,孙先生开车出门,刚上高速问题就来了。“无论怎样加油,车速就是上不去,连100km/h都开不到。”孙先生赶紧开车下高速,径直前往4S店。一检查,是车子的油泵坏了。材料费加工时费,花了900多元。由于当时急着用车,孙先生把钱付了,把换下来的油泵小心收好。“当时我心想,不管哪里出了问题,留着油泵,总能讨个说法回来。”可出乎孙先生意料的是,至今几个月多过去,他在4S店、加油站两头跑,事情依然悬着。“4S店说,是汽油的油品出了问题,而加油站说,是车子的质量问题,我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4S店认为导致油泵损坏的原因,系“油品问题”。虽然车子尚在保修期内,但“油品问题”所引起的损坏不属于保修范围。“车主去的是民营加油站,那里的油质量没办法保证。”加油站同样言之凿凿:“我们提供的汽油都是从正规渠道进的货,总公司也会经常派人抽检,问题肯定不会出在我们这里。如果一定要我们负责,除非有证据。”双方都不认账,何先生反而成了“买单者”。“油泵坏了,要么是车子的质量问题,要么是加油站的油出了问题,可就是没办法找到人来负责。”他感到很无奈。 评析>>> 车主的车出了问题,消费者要求索赔或退货,一般都会被要求对车辆进行检测,这时许多对汽车技术装备和标准几乎一无所知的车主便完全处在弱势地位。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对于汽车的质量检测“门槛”很高,少则数千元上不封顶的检测费,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维修保养类】 李先生购买了一辆新车,由于他经常在外地出差,到了需要常规保养的时候,李先生就在当地的汽修厂为车辆进行更换机油等常规保养。买车半年后,李先生在驾驶过程中突然听见车辆的后轮出现异响。到当初买车的4S店检测后,维修人员告诉李先生,后轮异响是由于车辆轴承松动造成,但由于李先生在免费强制保养期内没有在该品牌指定的4S店或特约维修站为该车进行保养,因此对于新车后轮异响的故障,4S店不能给予免费维修。 4S店的这种说法令李先生难以接受。李先生认为,他只是在外面的正规汽修厂为车辆更换过机油,并不涉及其他项目的保养,而厂家维修保养手册上关于“强制保养”的规定更是霸王条款,4S店必须对该车故障负责。 李先生与4S店的矛盾因后轮异响引起,那么,异响到底从何而来,是因为消费者李先生自身对车辆保养不当,还是车辆质量的确存在什么问题?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汽车质量安全检测专家曹金生。据他介绍,车辆出现后轮异响一般都是由于轴承松动故障以及刹车碟片磨损严重造成,这些问题与常规维修保养并无太大关系,多是由于设计缺陷或产品质量造成。由于该车还在质保期内,因此4S店不能以车主在别的汽修厂做过常规保养而对车辆质量问题置之不理。 在该品牌新车的维修保养手册中,记者的确发现有“在规定的保养期间,车主可到任何一家厂家授权的4S店和特约维修站要求提供初始2000+500公里6000+500公里的两次免费保养,超出范围,视为放弃”这样的条款,同时在保养手册之后,还附有这样的一句话:没有按照《用户使用手册》、《保修保养手册》规定进行免费强制保养,视为用户自动放弃保修权利。那么,生产厂家在保养手册中所提及的“强制保养”概念,到底是否属于霸王条款呢? 对此,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汤淡宁律师认为,该条款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应属于霸王条款。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在享受同等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消费者有自主选择权。而必须到指定4S店尽享免费强制保养的规定是侵权行为。但同时汤淡宁律师也指出,“并不主张消费者对于这样的侵权行为进行民事诉讼,主要是因为维权成本较高。” 最终,经过本报协调,4S店在为车主免费维修检测后排除了后车轮异响故障。 评析>>> 根据本案中4S店的说法,质保期内不能随意选择保养店。随后,记者翻阅了各厂商的维修保养手册,只有一部分厂商在说明书或保养手册中明确提到“若保质期内不去指定4S店保养则视为自动放弃质保权”,而其他厂商的保养指导中均未提到此规定,质保条件仅通过销售人员以口头形式传达给车主。对于保养手册中提及的各项条例是否属于“告知”,业内有不同争论,这给消费者维权带来更多困扰。建议消费者在质保期内尽可能选择在厂家指定的维修网络按时保养、维修,这样车辆出现异常,才能够免费维修。脱保后,再考虑实际情况选择仍旧在4S店保养或其他维修快保店保养及维修。 保修期内不保修商家钻“空子” 去年6月份,刘先生花88万元,购买了一辆高档越野轿车。买车时4S店承诺他车辆可享受两年保修。 今年年初,刘先生开车时发现方向盘在转动时发出“吱吱”的声音,听起来很刺耳,于是将车开到4S店检查,工作人员检查后发现汽车的橡胶密封套出现问题,必须更换,并要求消费者自己支付3524元的维修费。“不是两年内保修吗?我的车才开了半年,为什么要自己出维修费?”刘先生十分不解。工作人员对此的解释是这个零部件并不在保修范围内。刘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好像被忽悠了,因为当初并没有具体询问保修的范围,也没有签订具体的维修合同。无奈,刘先生只好支付了维修费。 从4S店出来,刘先生越想越觉得这维修费花得冤枉。于是,他向消保委投诉。消保委工作人员到4S店进行调解,最终4S店为刘先生按成本价2100元更换橡胶密封套,从维修费用3524元里减去2100元,余款冲抵以后维修费用及保养费用。 评析>>> 由于国家对汽车的“三包”规定暂未出台,行业售后标准难以统一,很多车商因此大作“文章”,在售后保养及维修上赚取消费者“高利润”。消费者务必在购车前仔细阅读该车的售后项目,并与4S店签订并索要正规的售后服务协议,以便事后维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