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qp110.com 来源:互联网 作者: 类别:修车常识 时间:2008-06-19
EBD的英文全称是“Electric Brakeforce Distribution”,即“电子制动力分配”。其德文缩写为EBV,全称是“Electronic sche Bremsenkraft Verteiler” (欧洲车一般用EBV表示)。 EBD主要功能体现 我们知道,在行驶制动过程中,四个车轮的工作环境千变万化,地面附着条件也往往不一样,制动时易发生跑偏、打滑、侧倾甚至车辆侧翻的情况。另外,制动时由于惯性作用,车辆重心前移,车身重量大部分由前轮承受,出现“点头”动作,这时前轮与地面的磨擦力大幅增长,而后轮由于垂直于地面的压力转移至前轮而磨擦力减弱,易出现甩尾,这就太危险了。 ABS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但由于ABS对后轮的控制始终以附着力较小的一侧(如行驶在泥水、冰雪路面的车轮)为基准调节点来进行调节,以保证两侧车轮制动力的平衡,追求的是制动稳定性。这样一来,附着情况好的一侧车轮制动力必将不能充分利用,使汽车总制动力减小,从而延长制动距离。虽然距离的延长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零点几米,但在紧急情况下这带来的也许是车毁人亡的结局。而EBD则不同,当紧急制动车轮抱死的情况下,可以在制动的瞬间经高速计算,不断调整ABS液压组件,在ABS动作之前就已经平衡了每一个轮的有效地面抓地力,即使四个车轮受到的制动力与其附着力匹配,以防止出现甩尾和侧滑,并缩短汽车制动距离。 EBD另外一个特性就是它的随动性。当车辆的载重或乘员数发生变化时,EBD仍能根据各个车轮车速传感器采集的信号,主动、适时、合理地进行制动力的“智能”分配,从而保证制动过程中车辆的直线行驶状态和车身的稳定性,让危险夭折于萌芽状态。 同样,车辆在弯道制动时,因为弯道离心力使外侧车轮承受较大的车身自重及惯性载荷,这时EBD会增大外侧车轮的制动力,防止制动力突破轮胎与地面的抓地力而使车辆发生“自旋”。因此在安全指标上,EBD更胜一筹。 有无EBD系统的区别 在汽车上EBD是没有一个具有直观单一外表的载体的。它实际上是辅助ABS功能的体现,是ABS进化、软件分析、控制功能增强后的一项技术。它承载于ABS系统零件基础上,如:车速传感器、控制阀体总成、制动电脑等等,通过改进、增强ABS电脑内软件控制逻辑,使EBD比ABS思维更敏捷、运算功能更复杂,在制动时能根据车辆各个车轮的运动状态,智能分配各个车轮制动力大小,以维系车辆在制动状态下的平衡、平稳与方向。更值一提的是:即使ABS失效,EBD也能保证车辆不会出现因甩尾而导致翻车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带有EBD的ABS,通常会用“ABS+EBD”来表示。同时它还能较大地减少ABS工作时的振噪感,不需要增加任何的硬件配置,成本相当低,不少专业人士更是直观地称之为“更安全、更舒适的ABS”。 目前国产轿车中 Audi A6、奥德赛、毕加索、派力奥、马自达福美来、伊兰特等都已经采用了EBD作为标准安全配置以提高产品性能。所以EBD装备并不需要太大投入,现在大部分国产低中档轿车也大大方方地配置了这一功能。
更多>>
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