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110网 侠名 汽修知识 2006-6-23
【正文】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6月20日播出节目《汽车维修陷阱》,以下是节目内容的文字实录: 自从发明了汽车,人类就开始了用4个轮子生活。同时也就有了汽车维修这个行当,但是,在一些汽车修理厂,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任意抬高维修价格进行欺诈。最近,《新闻调查》的记者在北京,广州两个城市,对汽车修理行业存在的上述问题展开了调查。 2006年3月,广州信息时报等媒体,对广州汽车维修市场存在的不规范行为进行了连续报道,暴露了汽车维修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2006年4月,广州市两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汽车维修的业内人士,接受了《新闻调查》记者的采访,为我们披露了汽修市场某些企业存在的陷阱。 记者:为什么今天要出来告诉我们这些行业内的一些事情,一些内幕甚至是一些陷阱? 知情人:我就看到好多车主 好多司机,就是单位的司机投诉,为什么价钱那么贵 是为什么,他们根本就不了解内幕。 解说:车主廖先生告诉我们,前不久他的车做过一次保养,零配件花了一千多元,而工时费高达780元,汽车维修的收费真是让人雾里看花,想不明白。 廖先生(车主):那次让我感觉很纳闷,怎么回事,怎么七百多块钱,零配件才一千多块钱,那个比例太近的时候感觉不行,后来刚好认识一个朋友,他也修车修了有二三十年了,然后我就把那个单给他看一下,然后就问我,你的车公里数大概有多长,然后说大概八九万吧还没过十万,他说你这里有两个误区,一个就是说他不应该说是大修,而且你那个车龄是还没到大修的车龄,但是他写的是大修,然后按照大修的工时费可能会很高。 记者:等于是人家汽修厂修完了你的车给一张报价单,他出多少钱,某种意义上我们就得掏多少钱。 廖先生(车主):对呀。 记者:好像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一样。 廖先生(车主):没有 绝对没有的。开车很多不明白,你说陷阱 那是不是陷阱呢?你说是猫腻 收费不明白等等,真的很头疼。 知情人(广州某汽车维修厂经理):修理厂他们有时候想赚的利润稍微大一点,可能是都存在一些这样的做法吧。 记者:看起来修一个东西工时费是一个很大的项目,怎么来判断这个工时费,修得是否合理呢? 知情人(广州某汽车维修厂经理):说句老实话,工时费弹性比较大。而且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记者:对。 知情人(广州某汽车维修厂经理):这个就要凭客户,还有跟厂家之间要交涉或者是大家谈吧,通常就有一个可能相对不对等的这样的地位吧。 记者:所谓的不对等,实际上在我看来,车主他是一个弱势地位,因为他对车的这种专业知识,他几乎是零。 知情人(广州某汽车维修厂经理):看你的专业水平达到哪一个程度了,不行就交点学费了。 解说:车主张斌大学学的是车辆,对汽车专业知识比较了解,但他说由于汽车维修技术专业性太强,就连他这样的人也曾遭遇过陷阱。 张斌(车主):明明没有修,他就告诉你修过。 记者:这些你怎么看出来呢? 张斌(车主):你当然看得出来了,你看讲起来有时候讲得有点太专业了这个事情,当时是一个手动变速的车,他说离合器有问题,离合器里面有一个膜片弹簧,要换掉整个那一套东西大概花了三四百块钱,我太太回来跟我讲这个事情,实际上我就去看了看,我觉得换就换吧,我就看看怎么回事,一般人就是这样回来讲,结果我看了一下,其实他就是调整了一下,因为膜片弹簧分离,它有一个分离摇臂,就是调整了一下摇臂的位置。为什么?因为你要拆开离合器的这一块位置上,那上面有很多螺钉的,这台新车出厂的时候,在螺钉打完了之后它是点彩的,就是最早以前的那个装车,不过现在我们也会发现很多工业产品你会发现,比如螺丝收紧之后,他会用油漆或者什么点注它,表示这个地方我是检验过或者是怎么样的,你看连这个都没有旋开,你怎么去换离合器的弹簧,明摆着是被骗了。 记者:某种意义上你还是个专业人士。 张斌(车主):可以这么说吧。 记者:但是你觉得你掌握这些知识足以能够让你在维修的过程中捍卫自己的权益吗? 张斌(车主):很难很难,相当难,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消费者,现在在我们这种社会环境下确实是很弱势 也很无辜,你看你到医院看病,你几乎要变成一个医生或者是职业药师,你买套房子可能要变成测量师,甚至是专业的法律事务者,你去商场买个吃的吧你还得有一套鉴别的功能,你修个汽车吧,就包括我对汽车算是了解的了,简直是防不胜防。 知情人:只要你一天有车,你永远搭上了给蒙的机会。以前我们修理师傅交代我们就是慢慢搞好,但是后来老板就不是这样了,对于我们那些老师傅,你那个真正的修理,我们学到的东西就放到脑袋里面了。 记者:你们自己的行规和老板的目标是矛盾的 是不一样的。 知情人:不一样的,老板就是说你什么东西都给我换,最好整个车换掉,那个价钱不同了嘛,零件你根本就没跟他换,因为我们有技术,我们帮他清理一下,很容易的事嘛 是不是。 记者:他也不知道。 知情人:你看得出吗,你没有可能自己打开来看看。 记者:这看来是最简单的生财之道,但是又最有效最直接,如果做得狠一点的话价格最多能差多少? 知情人:两三千块钱 材料费。 记者:有这么多? 知情人:两三千块钱,以前我们做不是拿起关公的刀,而是拿着李逵的那个斧头。 记者:更狠一点。 知情人:更狠了砍呐。 知情人(广州某汽车维修厂经理):有一些比较厉害坑人的手法 有,但是虽然挺个别 但是也存在。 记者:要说坑人的话怎么坑人呢? 知情人(广州某汽车维修厂经理):最明显像以前那些在发动机里面,加点手脚把发动机搞坏。 记者:加什么呢? 知情人(广州某汽车维修厂经理):加点什么糖之类的,砂糖 蜜糖下去,发动机的油就坏掉了,发动机就烧掉了而且不容易发觉下来。 记者:一个汽车发动机我们都说是它的心脏,这个我们是知道的,但是怎么会动这么大的手脚。这个有点太没有职业道德了吧? 知情人(广州某汽车维修厂经理):那赚钱嘛。有时候有些修理厂没道德就这样做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