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110网 侠名 维修案例 2009-5-13
【正文】 采访中,车友“五分钟送到”反映,他是一个送货员,临时停个车,三五分钟或十几分钟是常有的事,奇怪的是,以前都没有付过费,最近却经常要付费了,“打出来的单子不是16分钟,就是17或18分钟。” 实施之初 曾把免费期延长到20分钟 打电话给12319停车收费监管热线,35号工作人员向我们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停车新政实施之初,管理部门曾给每台POS机设置了5分钟的缓冲期,也就是说,车主实际的免费停车时间可以宽限到20分钟。但是从4月1日开始,这5分钟的宽限期被取消了。 杭州市道路停车收费监管中心副主任钟峥证实了这一说法。她说,停车新政刚实施的时候,考虑到管理员操作不熟练,加上POS机的功能也不够完善,打印收费单的速度比较慢,为了不让车主吃亏,在得到物价部门同意之后,他们把POS机调整了一下,20分钟以内的都设置成免费。不过,当初这个规定并没有广而告之,很多人都不知道,所以那时候关于“16分钟该不该付费”的矛盾并不存在。 “经过几个月的运行,管理员操作已经很熟练了,POS机经过两次升级,功能也完善了很多,现在打印一张收费单据,几秒钟就可以完成。所以从4月1日开始,我们把POS机重新调整过来,没有多加的免费时间了。”钟峥解释。 改成15分钟免费后,管理部门也一再向管理员强调了纪律,并加强了考核,要求他们收费要及时,不能拖拖拉拉故意耽搁车主时间。但钟峥说,有时候难免出现管理员在对其他车主收费,导致时间晚了一点的情况,只能请车主体谅一下。 计费单位可以更科学一点 其实,停车16分钟要不要付费并不是我们所关注的重点。就像前面那些网友说的,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临界点,不论免费停车的时间设置成多长,都会存在超出一点点时间即从免费瞬间转变成收费的情况。我们想讨论的是,计费单位是不是可以更细分,设置得更科学一些? 停车16分钟的车主不爽,倒不全是觉得停车费高,而是认为自己只占用了1分钟,却要为1小时买单,太不公平。 我们没能从停车收费监管中心得到“停车16分钟的人占到总数的多少”这个数据,但从我们对管理员的走访来看,这个数字不在少数——很多人本来就是踩着点赶回来移车的,结果因为超时一二分钟甚至几秒而要交一个小时的停车费,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对于消费者来说,当然是希望计费单位越小越好。其实这在技术角度完全没有问题,POS机是可以精确到秒的。当然,我们并不是说真的要以秒来计费,而是想,如果把计费单位都分割成15分钟,不仅超过1分钟的车主不会有那么大的心理不平衡,而且恶意逃费的人的数量也会大为减少——即便一类地段,停车16分钟也只要1.5元,谁会为这点钱跟你红脸? 主管部门说 正在考虑新的收费办法 钟峥说,现在的计费单位(1小时起步,超过1小时以半小时为计费单位)是沿袭停车新政实施以前的规定。至于是不是合理,需要调研以后用数据来说话。 到今年7月1日,停车新政实施就满一周年了。从3月份开始,停车收费监管中心已经在整理、分析数据库,同时还请了车主代表、管理员座谈,看看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钟峥说,他们现在也考虑了一些新的收费办法,也许还不够成熟,但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办法一:学习公共自行车的收费系统。停车的时候到POS机上刷一下卡,离开的时候再刷一下,这样停了多长时间,需要缴纳多少费用,直接在卡里面扣除,减少了很多人为因素。但是这样一来就不支持现金收费了,减少了车主的选择权。 办法二:按次收费。比如大型商场附近,一般人逛商场,花三四个小时很平常,那么是不是可以设置半天为一个计费单位? 至于我们提到的缩短计费单位的办法,比如以15分钟为一个计费单位,钟峥说,这也可以考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