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侠名 汽车保养维修
由中国质量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联合独立第三方调研机构实施的“中国汽车品牌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有超过30%的消费者曾有过不愉快的汽车售后服务经历。 自奥迪进入以来,中国高档车发展已有23年,其间,奔驰、宝马等各大品牌蜂拥而入并纷纷实现国产化。随着各大品牌逐步将全系产品引入,至今国内高档车已从初期产品竞争,开始向品牌竞争阶段跨越,德系三大豪华品牌不约而同瞄准了售后服务,该领域的竞争将成为新一轮激战的主战场。 服务水平相对下滑 据统计,继2010年实现40%的增长后,2011年国内高档车有望再取得30%以上的增长。目前在高档车销售排行榜中,德系三强奥迪、宝马、奔驰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数据显示,前11个月宝马在华实现40.7%增长,累计销量达21.5万辆;今年前11个月,奥迪累计销量增长35.2%,累计销量更是高达28.4万辆;中国也是奔驰全球增幅最高的单一市场,前11月奔驰在华销量超过17万辆,增速为30.8%。 不过,与销量相比,豪华车品牌的售后满意度却并未同步增长。2007年、2008年时奔驰和奥迪等豪华车品牌处于满意度前列,但近年来随着众多合资品牌日益重视售后服务,高档品牌在售后方面的优势正被快速拉近,并有被赶超之势。JDPOWER报告显示,高档品牌在其2009年满意度排名前五中尚能占据三席,但到了2011年,前五名中已经没有任何一个高档品牌。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高档品牌售后满意度的相对下滑,一方面与其市场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合资品牌对服务的重视有关。今年整体车市增长不过2.56%,在这样的低增速下,服务水平成为左右销量的重要因素。 4S店面临客户流失挑战 相比欧美等成熟国家,中国消费者对售后服务要求更高;如果只是简单照搬国外的模式,将很难在售后服务争夺中取得优势。 汽车代理经销商为中国客户提供的设施普遍比在欧洲及美国要舒适、休闲得多。国内4S店中,把等待区做成简陋版茶馆、网吧、小电影院、提供按摩座椅的店不在少数,前段时间北京一些4S店甚至给客户提供洗脚服务,描述该现象的帖子在微博上被广为传播。 高档品牌产品和售后服务收费普遍高于一般大众品牌,所以客户认为他们有理由对他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提出更高要求。一旦他们的产品有什么瑕疵,或者服务态度不到位,更容易引发苛刻客户的不满。另外,调研显示,相比其德国客户,中国高档车客户平均要年轻10岁左右,因而,在顾客相对更长的消费寿命中保持客户忠诚度非常重要,这一目标几乎只能通过售后服务来实现。 国内4S店都有一个梦想,就是仅仅通过售后维修照样能运转良好并实现盈利。这样的例子在外国并不鲜见,但在国内能做到这一点的4S店却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很多车主提车并做完四次免费保养后,就不再上门。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档车保有量的增加,各类专门修理高档车的汽修店急剧增长,这反映出高档车4S店亦普遍面临客户流失的挑战。 跳转到: 各豪华品牌已开始行动 尽管挑战重重,但主流豪华品牌近年来都在努力迎合中国市场需求,以提升服务水平。早在2008年奥迪就发布了“卓·悦”服务品牌,2009年以来奥迪还不断组织媒体和车主参与服务体验活动,至今已覆盖全国42家4S店,接待嘉宾参观和体验近6000人次。 今年2月28日,宝马发布以“悦常在,驾无忧”为主题的售后服务战略,该战略的内容围绕着“高效、透明、关爱”三大宗旨,并涵盖了一系列针对客户需求而设置的服务措施。宝马表示,三大宗旨及一系列具体举措,都是基于客户需求而提出。 相比之下,奔驰是德系三大高档品牌中最后提出售后服务战略的。今年10月26日,奔驰在北京发布其售后服务品牌承诺——“修养之道一脉相承MyService”,这也是继奔驰德国总部9月发布“MyService”售后服务品牌之后,第一个针对本地客户发布售后服务品牌承诺的区域市场。 配合“修养之道一脉相承MyService”战略的发布,奔驰中国宣布将实施总投资额达1.5亿元的培训投资计划,用于中国市场的培训项目和培训设施建设,并投资20亿元用于中国大陆地区零配件中心建设。 上一页 [1] [2] 跳转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