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侠名 汽车保养维修
“赶上哪辆算哪辆,买车就像买彩票,修车容易换车难,误时误工无人管”。 近期网上流传的这四句话,确实道出了众多消费者买到问题车后的无奈。让人欣喜的是,这种局面有望改观。历时多年、几经修改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俗称汽车“三包”),继去年发布意见稿征求意见、召开听证会后,国家质检总局上月再次公布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征求全社会各方意见。 此次征求意见稿中,整车“三包”有效期、整车包退换时间等条款已经做出较大调整,而“第三方鉴定机构”等新内容也加入其中。由于相关内容调整与否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切身利益,引起各方关注自在情理之中。随着3·15消费者权益日的临近,笔者就汽车“三包”二次征求意见稿的一些变化和热点问题,采访了市消保委等相关部门。 增加一万公里够不够? 针对去年听证会上争议较多的“三包”责任期限问题,二次征求意见稿已经作出调整。首先,“三包”有效期从“不低于两年或行驶里程四万公里”延长至“不低于两年或行驶里程五万公里”。其次,一稿中规定“家用汽车产品售出后30天内,出现因产品质量问题而产生的车身开裂、制动系统失效、转向系统失效、燃油泄漏等严重安全性能故障,消费者可以选择退货、更换、修理”,二稿中将退换货期限延长至“60天或行驶里程3000公里”,并对退换货要求作出更为详尽的限定。 市消保委有关人士认为,此次调整充分听取并适当采纳了消费者的意见。一般而言,当汽车行驶里程超过四万公里后,故障才可能逐渐显现。一稿对“三包”有效期和退换货期限制定得过于苛刻,此次调整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不少人觉得这样小幅度的调整并不能让人满意。大部分消费者表示,未将“三包”有效期限延长,而只是将行驶里程延长一万公里难有实际意义。相较于目前很多车企五年十万公里或更长的质保期,这样的“三包”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障,力度仍然有限。 谁来做第三方鉴定机构? 去年汽车“三包”听证会上,谁来充当“裁判”一角问题成为各界激辩焦点,成立“第三方鉴定机构”的建议随之浮出水面。二次征求意见稿中,成立“第三方鉴定机构”的新内容已加入其中;而对于其公正性问题,也有成立争议处理专家库等相关规定。 当下众多汽车维权事件中,厂家和经销商将车辆问题归结于消费者个人使用不当的案例,已屡见不鲜。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面临着难以找到权威鉴定机构及巨额鉴定费用等难题,是否有独立、公正和专业的第三方鉴定机构,成为消费者十分关切的问题。市消保委有关人士也认为,第三方鉴定机构的成立,将有助于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和汽车产品质量纠纷的解决。 那么,第三方鉴定机构如何做到客观、公正和专业?部分网站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厂商和经销商都对第三方鉴定机构的权威公正性缺乏信心。谁来充当第三方鉴定机构?如何确保第三方鉴定机构的公正性?业内专家表示,所有这些问题,光靠现有的汽车“三包”是无法解决的。即便汽车“三包”获得通过,还应该有更加明确的“三包”执行细则和更加公正透明的执行机制,只有如此,汽车“三包”才不会陷入执行困境。 上一页12下一页
|
|
|